不知是否人大了對於舊物件、舊事物有另一番的看法。我喜歡舊的東西特別是一些有傳統及具歷史性的建築物。灣仔「藍屋」只是其中一個值得保留的民房。
「藍屋」之名是因為當年地政署要為該處進行修葺時,剛完成了水務署的工程,剩下很多藍色油漆,所以順便把屋油上藍色而成今日之「藍屋」。

這一幢具七十多年歷史的戰前樓宇,混合了中西建築風格特色, 各層設有小陽台,廚房、板間房舖上俗稱「花介磚」地台,樓層高,空間大,具冬暖夏涼的優點。我很欣賞其橫樑、樓梯、扶手等不少內部構件,仍然保留著原先的木製結構。
建築物內仍有居民居住(大部份已搬離),在影相當曰我們幫一個婆婆把油和米搬回家。樓梯狹小而且很高, 由地下上三樓, 真係花費不少氣力。由於大廈內沒有抽水馬桶,故必須需要請專員到來「倒夜香」!







藍屋這幢唐樓可以說是「七十二家房客」年代的寫照。在昔日的香港, 市民大多住板間房, 一家大細生活在狹小的空間。真要學懂忍讓才能和諧相處。
政府一方面話保育並將其納入活化計畫, 好可惜在我們拍攝之後的幾天看到報紙, 政府下令派人以安全為理由清拆木梯,並換上全新樓梯。我覺得真係好可惜。我很懷疑政府是否真心的保育!!